400-123-4567

138000000000

【张孝骞】把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他随即给陈景润做了体检

2024-08-12 17:37:20

  bevictor伟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,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个耄耋(mào dié)之年的老医生,拿到病理科确诊他是肺癌的通知时,正在与同科室的医生们争执得面红耳赤。他说,肺癌的问题一会儿再说,这个病例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!

  这个老医生是中国现代胃肠病学(消化病学)奠基人,卓越的临床医学家、医学教育家是张孝骞。

  张孝骞,字慎斋,1897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;1921年,从湘雅医学院以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毕业后,先后在湘雅医院,北京协和医院工作。上世纪50年代,他在协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消化专科。

  很多医学领域的人士都知道这么一句话,“南湘雅、北协和、东齐鲁、西华西”,这是中国历史悠久、最具盛名的四所医院(医学院);而张孝骞当过11年湘雅医学院院长,31年协和医院内科主任(后任副院长)。

  巨鹿县医院赵志骞(《红鞋为君舞》作者)的父亲赵东初曾在协和医院眼科工作,他曾经这么介绍说:

  “张孝骞有三个特点,就是一,他常说当医生要‘戒、慎、恐、惧,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!’他的确诊率,是中国最高的,比如一位水肿高干患者,走遍全国医院,百治不愈,经张孝骞主任一个上午的检查,诊断为‘甲状腺功能减退’,经他治疗,霍然而愈。

  二,高危患者家属给他磕头,有时齐刷刷跪下十来个,他立即对患者家属磕头!全部磕头还礼,无一漏下!他说治病救人是我的社会职业分工,给我磕头,折煞我了,必须还磕,才对得起天理良心!

  三,爱争执,不争出真理,死不罢休!无论是巨擘还是一般医生,他都不休不饶,面红耳赤,争论到底!一杆子捅下去,绝不马马虎虎!他说,医学不能有半点儿含糊!患者把身家性命托付给我,我一丝一毫也不能草率了之,酿成大错!”

  张孝骞曾给陈景润看过病。1973年3月底,陈景润带病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一重要命题的情况被得知,报告给了毛主席。在主席的过问下,张孝骞等大夫给陈景润作了体检,并把他送进309医院。

  张孝骞曾在1963年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。当时,在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将要结束时,毛主席接见了全体代表。毛主席向他伸出了温暖有力的手,用熟悉而亲切的乡音对他说:“我们到这里开同乡会了。”

  毛主席的接见一直激励着他。作为苍生大医,张孝骞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;在实际工作中,仍然坚持“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”,无一不从病人的实际出发,全面、历史地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,从不放过易被遗漏的过去的某些重要的症状和体征,从而避免的误诊。

  60年代中期,一位女病人因得了感冒就发生休克而到协和医院就诊。之前,她曾到别的医院求诊,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的结果高度不正常,而被诊断为肝炎。张孝骞了解到她30年前临产大出血,正是自己为她输血救的命。把两者联系起来,张孝骞将病人诊断为希恩氏综合征,给她进行了替代治疗——服用甲状腺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,病情很快好转。

  1977年10月,张孝骞确诊了一例极为罕见的间叶瘤合并抗维生素D的低血磷软骨病,在世界上是第8例。这个男性患者,多次发生病理性骨折,站立困难,被诊断为腰肌劳损、风湿性关节炎,长期医治不愈,服用大量维生素D和钙剂均无效。

  张孝骞检查发现病人右侧腹股沟有一个小肿物,想到这肿物可能分泌某种激素物质导致钙磷代谢异常。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叶瘤术后患者钙磷代谢恢复正常,症状很快消失,一年后随诊无复发。

  还有一病人因痰中带血、下肢水肿入院,化验结果发现是尿中有红细胞,主管医生诊断为肺—肾出血综合征。张孝骞参加会诊后,进一步检查发现,患者腿部静脉有异常,追踪发现病人患的是游走性(移行性)血栓静脉炎。按新的诊断进行治疗,病情很快好转。

  张孝骞经常说:“在病人面前,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。”他十分重视书本知识,很多业余时间都花在图书馆查看书刊;但他同时认为,书本只是间接经验,其中不少仍需实践检验。

  随着科技的发展,临床医学中现代化检验设备、仪器日益增多,但他认为,这只是为医生增加了对病人观察的手段,只有与医生对病人的直接观察相结合,才能发挥作用。

  张孝骞认为临床的基点要放在观察每一个具体的病人上,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原则。他在文章中认为,临床工作者很有必要学点哲学,要提高医疗认识水平和业务水平,关键在于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,在于学习和应用毛主席的《实践论》和《矛盾论》。

 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: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,包括毛主席的《实践论》《矛盾论》是完全适用于临床医学的。”

  1987年8月8日,张孝骞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。此去数十年,如去愿张先生安息!